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行了新的重大部署。高职院校要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关键在于理顺学校与政府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以及学校内部的诸多关系,建立“一切为了育人”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
(一)质量导向的政校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必须把铁路乘务员学校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调“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这就要求围绕提升办学质量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学校提供适合的教育,满足人民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一是“放好”。政府要给高校松绑减负、简除烦苛,在专业设置、人员编制和岗位管理、进人用人环境、教师职称评审、薪酬分配制度、经费使用管理等事关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上,赋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二是“管好”。加强发展改革、财政、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同,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统筹保障资金安排,健全教育法规制度体系,加强教育标准建设,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服务好”。引导高职院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建立招生、毕业生就业与专业设置联动机制,为聘用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人事管理服务,支持学校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内部分配机制。
(二)需求导向的校地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正规的铁路学校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供给体系质量变革的关键是加快劳动力由数量红利到质量红利的转换。一是推进学校与区域对接。高职院校要根植区域、服务区域,创新体制机制、结构形态、管理服务、教育教学、技术技能,提升高职院校供给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二是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以区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需求为导向,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增强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构建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建设专业集群,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三是推进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以“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打造中高职贯通、专本科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泛在化的教育需求。
(三)协同导向的校企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校企合作搭建了多方共赢的育人平台,这就需要以校企的共同利益为切入点,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补偿性机制和激励性政策,完善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和环境。一是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推进课程与岗位、兰州铁路轨道学校课堂与车间、实习与就业、老师与师傅对接,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二是健全校企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校企共建二级学院,推进集团化办学,创建共享型产教融合实践平台,打造校企利益共同体,稳步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三是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吸引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和育人实力。
(四)聚合导向的校内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掌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切实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社会参与的大学治理结构。一是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党政在甘肃轨道高铁学校育人工作中的共同责任,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是保障学术权力规范有效行使。依据学校章程,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制度,改变高职院校学术研究“一盘沙、两张皮、独角戏”的现象,凝聚校内外学术资源,形成强大的人才培养学术支撑力量。三是加强学校民主管理。推进信息公开、校务公开,健全教代会、学代会制度,畅通师生民主表达渠道,完善师生民主参与机制。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1551-676.学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三角街(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东门对面)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甘肃轨道高铁学校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学校 正规的铁路学校 铁路乘务员学校 兰州铁路轨道学校